其他

1965年,一个日本摄影师在北京拍下这样的画面

2018-03-16 秦风老照片馆 北京日报▪旧京图说

1965年,日本摄影家斋藤康一第一次来到中国,那一年他才30岁。此后,他来过中国八十多次,拍下了近三万张的底片,成为无价的文化财产。他的作品从未曾在中国曝光。这两年,我最重要的收获就是结识了斋藤先生,并把他的作品介绍到中国。




斋藤康一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摄影学科,担任专业摄影师,擅长拍名人肖像。


在那个掀起全球社会主义风潮的时代,斋藤与那一代的年轻人一样,对中国抱有好感。他和一批艺术家组团前往阿尔及利亚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,不料该国突然发政变,行程只好取消。代表团临时决定前往中国访问。


当时中日两国虽然还没有邦交,但周恩来总理决定发展两国民间关系。于是改变行程的代表团来到中国,刚好出席了第一届中日青年大联欢活动。斋藤背着相机,全程纪录了这次中国之旅。





由于两国之间没有通航,他们经由香港转到罗湖进入中国。1965年9月初,斋藤一团16人从广州飞往武汉,然后又回到广州,再坐火车沿途北上。火车停在哪儿,他们就在哪儿下车,并跟当地青年交流。这年8月26日,出席中日青年大联欢的日本青年271人聚集到北京。


9月,来自日本的代表纷纷返回日本,斋藤所在的艺术团却留了下来。他们参加了国庆活动,访问了广州、武汉、长沙、韶山、南昌、九江、庐山、杭州、上海、无锡、北京、西安、延安等许多城市,整个行程共计48天。斋藤先生几乎看到什么就拍下什么,他从日本带来的50多卷底片根本不够,后来在北京又想办法买新的底片,总共拍了将近80多卷底片。









最后一幅是斋藤康一的日本伙伴在国庆时在天安门广场前的留影。他是摄影者,所以不在画面中。广场上万人头攒动,洋溢着热烈的气氛。斋藤先生说:无论到哪儿都感受到热烈的气氛,不少人表达对国家的感激。表面上看,物质生活并不丰裕,老百姓对外面世界的理解也很有限,而且某些言论带着对外宣传的目的,但整体上社会有一股朝气和兴奋,未来似乎充满希望。


图文 | 秦风老照片馆


原创新媒体制作人员黄加佳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